10月11日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重阳时节,关于养老、敬老的话题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现在老年人的问题已经不单单是身体问题,其心理问题同样不容我们忽视。专家表示,空巢、疾病、经济压力等都易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
专家:空巢老人容易“憋”出心理问题
专家指出,老人的心理健康依赖于自身情感稳定、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建议老人们放开胸怀,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朋友圈子,不妨考虑报读老年大学、入住老人公寓等途径。
若本身性格内向 空巢易“憋”出心理问题
专家表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里,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是美满老年的一个标志,然而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子女背井离乡学习、打工、生活,造成了大批的空巢老人。部分老人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在家里做老“宅男宅女”,不爱群体活动,当遇到特殊事件时心理状况不好,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其中抑郁就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假如老人感到情绪低落,对以前感兴趣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附加有失眠、全身疼痛、饱胀感、胸闷心慌等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并且排除了甲减、物质依赖的其他可能性,就可以判断为抑郁。
“在我门诊的病人里,还有不少老人是因为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问题的。”专家介绍,帕金森症中40%~70%都伴发抑郁,中风患者33%伴发抑郁,癫痫、慢性肾病、癌症等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也有20%~30%。有的老人随年龄增长认知能力下降,不明白为什么以前自己一下子就搞懂的问题现在怎么都想不清楚了,也会引发老人沮丧低落的心情。
另外,如今社会里不少老年人会拿出毕生积蓄帮儿女购置房屋,如果退休后社会保障跟不上、儿女继续“啃老”,老人会感觉到自己的晚年生活有后顾之忧,经济压力也是可能导致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
支招:遇事不执着,培养朋友圈
专家介绍,自身情感稳定、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三大要素。她建议老年人放开胸怀,遇事不要太过执着;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朋友圈子,要有自己的生活,比如到村口和大家聊聊天、晒晒太阳,到公园里唱唱歌、跳跳舞等,年轻时有什么兴趣爱好被工作耽误了的,不妨报读老人大学去重拾兴趣。家庭成员应该多关心老人,常回家看看或至少通个电话,空巢老人在家庭支持方面较为欠缺,她主张老人约上“老伙伴们”到老人公寓住,大家同一年龄段,有共同话题,又可以互相做伴。如果心理、情绪问题严重,自己无法排解,应该咨询医生,必要时不要抗拒药物治疗。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