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抑郁症

首页 > 心理科 > 抑郁症 > 护理 > 正文

压抑攻击性后果导致抑郁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0日

  抑郁的机制是压抑的结果。抑郁症是现代心理疾病,它的发病率之高让人们望而生畏,甚至你会发现有恐患抑郁症的恐惧症患者。不过,如果人们真正了解了抑郁症的实质,抑郁症患者就会知道解放自己的出路。

  专业领域对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认为,抑郁症是生理生化、心理社会性、生活事件、性格异常等综合性因素所致。不管是单项或多项因素致病,在抑郁症中,总是有情感能力缺陷、攻击性障碍、负罪感等现象。

  虽然抑郁症患者几乎都存在情感能力缺陷(主要表现病态的关爱需求和依赖性,缺乏爱的能力),但攻击性障碍和负罪感却不一定同时存在,或可能同时存在,但谁是“主谋”须辨别,因为这涉及到抑郁症的性质问题。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这一文化造成了他们体验抑郁的模式。比如负罪感,它涉及自尊心的丧失,因此能够引起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可能因为抑郁而倍感愧疚,这一效应却是西方文明的独特现象。

  根据跨文化精神病理学家们的发现,“在西欧和美国,丧失性欲及负罪感是抑郁症的常见特征,许多非洲国家正好相反。那里的文化中奇特地缺乏负罪感的成分。

  而在亚洲文化中,面子问题带来的羞愧感或内疚感是独特的现象。”可是,我们往往把内疚感和负罪感相混淆。华夏文化容易造成人的内疚心理,但不一定会有负罪感受。虽然它们都是禁忌文化的产物,但内疚感是“我做得不够好,或对不起他人”的有愧意识。所谓负罪感,是指一个人在自己心中把违反禁忌跟邪恶等同起来时而感到痛苦的有罪意识。

  我们确实会发现,抑郁症患者有很强的自责与自罪感,但我们也会发现,亚洲文化里的抑郁症患者的负罪感,更多是“自己不够好”的意识下的自愧自责。我更发现,我们临床中接诊的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病因是早期和长期的压抑攻击冲动,而他们的自愧自责感是建立在攻击性障碍的过程之中的。

相关阅读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