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法,是指具有滋补人的精、气、血、津液、阴、阳的方法。此法广泛地适应于神经、精神疾病的慢性阶段,凡在出现神经、精神疾病常见症状的同时,兼有气虚、血虚、精亏、津液不足、阴虚、阳虚证特点时,均可结合具体表现,而选用下述相应补益方法,故在下述各法的适应证中,只提示中医辨证特点而不提示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症。
(一)补气法
补气法,是指运用甘温滋补的药物,以补益脏腑之气,能促进脏腑功能的一种补益方法。此法适应证是气虚证,故以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多汗、脉虚无力等虚证特点为其共同特点。
1。补益心气法(1)适应病证:心气不足,行血无力,心神失于振奋而致的心悸、失眠、心神不宁,及伴有少气懒言、精神不振、头晕、多汗、脉虚者,即为心气虚证。(2)常用方剂:养心汤、归脾汤、安神定志丸、生脉散。
2.补益肺气法(1)适应病证:肺气不足,宣降无力,可致语声低微、音哑、失音、咳喘无力、失嗅、少气、多汗等即为肺气虚证。(2)常用方剂:补肺汤、参桃汤、人参蛤蚧散、生姜甘草汤、玉屏风散、桂枝加黄芪汤。
3.补气健脾法(1)适应病证:脾胃亏虚,纳运无力,常可见腹胀、纳呆、食少、便溏、泻泄、呃逆(声低)、嗳气(不臭)、及少气乏力、消瘦、头晕目眩、四肢萎软乏力、举动无力等。即为脾胃亏虚证。(2)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升阳益胃汤、香砂六君子汤、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4.补益胆肝之气法(1)适应病症:胆肝气虚,疏泄无力而见有胁肋胀闷不舒、精神抑郁不振、胆怯惊悸、失眠梦游、幻视幻听,及少气乏力、倦怠懒言、自汗脉虚等,即肝胆气虚证。(2)常用方剂:酸枣仁汤加黄芪、党参方,柴胡疏肝散加黄芪、人参、黄精方等。
5.补益肾气法·(1)适应病证:久病伤及肾气,肾气不足,上不能充脑养耳、纳气,下不能固振下元,固有头晕、健忘、耳鸣、耳聋、目眩,即为肾气虚证。(2)常用方剂:玉锁丹、斑龙丸、镇神锁精丹。
(二)补血法
补血法,指运用甘润药物,滋补营血的治疗方法。血液不足组织失于充养,故面色萎黄、恍白、唇舌甲色淡、脉虚而细为本法适应证的共同症状特点。
1.补养心血法(1)适应病证:心血不足,不能温养心神而致心神不宁,故有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善悲伤,或哭笑无常、意识蒙陇不清,并兼有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白、脉虚而细者,即为心血虚证。(2)常用方剂:归脾汤、养心汤、天王补心丹、茯神散、菖蒲丸、甘麦大枣汤合四物汤。
2.补益肝血法(1)适应病证:肝血不足,魂不守舍、筋失濡润而致,精神抑郁不乐,失眠多梦或梦游、肌肤麻木、肢体拘挛、抽搐、肌肉困动,而兼面舌唇甲色淡,脉虚而细者,即为肝血虚证。(2)常用方剂:小营煎、归地滋血汤、阿胶散、补肝汤、酸枣仁汤、力口味四物汤等。
(三)滋阴法
滋阴法,指运用甘寒养阴之品,滋养阴液,以治疗阴虚证的方法。此法适应证的共同特点为五心烦热、面部烘热、午后潮热、骨蒸劳热、盗汗、舌红少苔而干、脉细数。
1.滋养心阴法(1)适应病证:心阴不足,心神失养,故见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同时兼见阴气虚的共同症状特点。(2)常用方剂: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复脉汤。
2.滋补肺阴法(1)适应病证:肺阴不足,失于滋润,宣降失节而致胸闷、胸痛、音哑、失音、咳嗽、气喘、咽喉干痛,同时兼阴虚证共同特点。(2)常用方剂:沙参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月华丸、琼玉膏、清燥救肺汤、养金汤。
3.滋养肝阴法(1)适应病证:肝阴不足,肝失疏泄而阳亢,故有胁痛、头痛、眩晕、易怒,躁烦不安,或月经不调,或手足震颤、肢体拘挛等,同时兼阴虚证的共同特点。(2)常用方剂: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一贯煎、知柏地黄丸等。
4.滋补肾阴法(1)适应病证:肾阴不足,精髓失充,或阴不制阳,相火妄动而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心悸、失眠、梦遗、阳事易举、月经过多,同时兼阴虚证共同症状。(2)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滋阴地黄丸、一阴煎、坎离既济丸、大补阴丸。
5.补益胃阴法(1)适应病证:胃阴不足,纳降失常,食、尿黄便于,又兼阴虚证的一般症状。胃气上逆而见脘痛脘胀、干呕、恶心、呕逆、嗳气、饥不欲(2)常用方剂:益胃汤、麦门冬汤、五汁饮、除烦养胃汤、玉泉散、五阴煎、养胃增液汤。
(四)补阳法
补阳法,指运用温补之药,补益脏腑阳气,以增强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本法适用于阳虚证。此证的共同特点为畏寒肢冷、肌肤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色淡白、脉微或沉迟无力等。
1.温补心阳法(1)适应病证:心阳不足,心脉不畅,心神失于振奋而见心悸、怔忡、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或昏迷,且兼阳虚证的一般表现。(2)常用方剂:桂枝甘草龙牡汤、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保元汤、参附汤、四逆汤等。
2.温补脾胃阳气法
(1)适应病证:中焦阳气亏损,脾胃失于温煦,脾失运化,胃失纳熟而见纳呆、食少、腹胀、脘腹冷痛、隐痛,或呕吐清水、呃逆嗳气等,并见有阳虚证的一般表现。
(2)常用方剂:温胃饮、理中汤、温脾汤、人参健脾丸,附子粳米汤、实脾饮、调中健脾丸、附子理中汤。
3.温补肾阳法
(1)适应病证:肾阳亏虚,下元命火不足,故有腰膝下肢冷痛、阳萎、滑精、早泄、月经不调,精神不振、嗜睡或昏迷,并伴有阳虚证的一般症状。
(2)常用方剂:肾气丸、右归丸、青娥丸、安肾丸、加味金刚丸、五子衍宗丸、赞育丹、温肾调气汤、毓麟珠等。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