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渐渐来临,炎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变得焦躁不安,脾气也容易“上火”,此时,不少人就面临着焦虑症的侵袭,经常坐不住,做事缺乏兴趣,而且还觉得昏昏欲睡。
受气温影响的焦虑症
有关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普通人群中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心理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
心理专家说到说,精神心理疾病其实与天气有一定关系,从临床来看,较为阴冷的冬季,阳光少,抑郁症患者会比平时多一些;而高温酷热的夏季,焦虑症的患者则明显增多,患者往往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而情绪上则往往表现为爱发脾气,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争吵。排除这些精神“敏感人群”,即使是健康人群,在高温天气也会感觉脾气见长。
据心理专家介绍,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气候条件对人体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加。人的睡眠和饮食因此发生变化,大脑神经活动受到影响,常常表现为情绪焦虑烦躁,脾气急火气大,甚至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有些人还会对工作和学习厌倦、记忆力减退、整日昏昏欲睡等。
夏季焦虑症怎么办
患上夏季焦虑症怎么办?心理专家说到,精神心理问题不能单纯依赖药物解决,必须结合自我调节和心理咨询,古人说:“调息静心,犹如兆雪在心。”在夏季,我们切不可一味地抱怨天气。正所谓“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另外,饮食上最好吃清淡、新鲜的食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晚睡早起的人最好争取午睡一小时,以充足的睡眠来保证大脑的休息和心理调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