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及治疗方法的改进,发现强迫症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疾病。我们能够很好地辨认各种强迫症状,对每个症状也能详细加以描述。然而,病人的存在方式仍然显得那样的陌生、疏远,完全不同于我们的存在。病人和我们不同,与其说在于他内心的冲突(因为类似的冲突我们也有过),毋宁说是清醒的理智把他的整个异常如此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惊异。只要和他们相处下去,这种惊异绝不会停止。
病人自知有病,但既不服药也不就医,即使就医也并不相信真能治好他的病。他的理智看得很清楚,他追求的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他的耽心是不真实的,他的重复动作是徒劳的,他像唐吉珂德一样在与风车战斗。病人一半像疑病症,一半像人格解体。
受过良好教育的强迫症病人对自己的描述往往比从事精神科工作不久的医生的了解还要深刻:“我的一生只不过是困兽犹斗”;“我这个人呀,毫无办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我连只狗都打不过,还特别怕虎,这就是我的悲剧”;“我已经钉死在过去,完全无法面对现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柱成灰泪始干,说的是爱情,我却把它用在洗手上面了”,如此等等。
确实,如果缺乏某些体验,智力和理性是无济于事的。缺乏完成感,病人不得不没完没了地重复,尽管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不必要的,荒唐可笑的,甚至等于犯罪。不论在英语、德语还是汉语里,精确和干净这两个词的含义都是密切相联系的。同样,身体不洁象征灵魂不洁,这在许多文化都是相同的。把行动碎成小片段去执行,使病人无法将他的精力贯注于任务取向的自我发展之正常实践之中。停滞和淤塞意味着腐败,病人也就不可能净化自己。这一切表明,病人缺乏向往美好未来的体验。另一方面是缺乏真实感:病人不论做什么事,至少还得加上一次额外的动作,如跺一下脚,吐一口唾液,说一句话,使自己产生所做的事确实已经做过的印象。然而,此种印象并不强烈或迅速褪色,病人只好再重复。
以上文章讲了关于走进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世界的内容,关于此类病症,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认真配合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