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铸就”了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而逐渐衰退的精神病,患者似乎失去了与现实的接触,难以鉴别主观与客观,认为他们的情感受到控制。
精神心理科诊疗专家介绍说,精神类疾病大多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精神分裂症也不例外,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其特征表现主要为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
1.心理社会原因
受到强烈的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2.生物化学原因
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活动过度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
3.器质性原因
精神分裂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额叶、基底节、颞叶损害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4.病前性格特征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性格因素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
5.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16%~64%)。有人认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为40%左右;父母之一患本症其子女发生同病的危险率为7%~17%,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了这些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对于易患人群,如有家族史的人,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精神刺激,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对于那些我们可控制的,像不健全性格、情绪刺激等加以调节,不让这些成为引发精神分裂症的诱因。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