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强迫症状”变成强迫症,强迫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无法克制的强迫自己做着无意义的事情。
出现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后者是一种精神科疾病,多起病于青年、中年,在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2%,75%的病例起病于30岁前。带有强迫症状的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差别就在于,强迫症状的严重度(强迫症状出现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冲突的程度。大多数有强迫症状的人都属于强迫倾向,而非强迫症。张聪沛分析说,压力和焦虑是导致强迫倾向的两大诱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强迫倾向。有许多到心理诊所就诊的人都怀疑自己得了强迫症,而事实上强迫症不是那么容易得上的。做事认真、利索的人往往容易有此倾向。一些强迫倾向随着工作一忙,或兴趣点的转移,不知不觉中就好了。但是,强迫倾向长期不梳理,恐惧心理又得以泛化,就有可能严重到强迫症。而强迫症的明显特征要看“强迫”后的体验。比如反复检查关门后,心里老想,干吗要关这么多遍,自责并努力想控制而控制不住。另外,情绪或生理上出现不适,有烦躁、焦虑等状况,持续时间久、内容多、强迫情况复杂的,建议先到医院进行诊断。
专家称,可以通过3个常见的问题进行筛查,是否把东西都弄得非常干净或者频繁洗手,是否过度地检查东西。如果这三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肯定的答案,那就存在强迫症可能,应尽快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因此,出现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正确认识强迫症症状,勿让“强迫症状”变成强迫症。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