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严重者可使儿童自残,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
让家长和医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是,自闭症儿童时常有自我刺激行为(甚至自残行为)。那什么是自我刺激行为?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分为哪几种?自我刺激行为该怎么矫正?
一)何谓儿童自我刺激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是指孤独症儿童在没有特定环境诱因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反复不断的摇晃、转动、拍打身体某部分器官,而且是普通儿童的奇怪行为。虽然有些行为比自我刺激行为还要严重;虽然它不一定对患儿产生伤害和危及他人安全,但是它却足以妨害患儿对日常生活的适应,会干扰功能性生活技能的获得,因而,它同样是极令人困扰的问题行为。
二)自我刺激行为的种类
)头部自我刺激:不断的摇头、点头、转头、抓头发等;2)脸部自我刺激:盯视、痴笑、伸舌、玩口水、添物、扭转嘴唇、牙齿发出声音、用手贴口部及耳部、玩弄舌头等;3)手部自我刺激:扭转手指、部分手指不停晃动、将手指做成其它形状、摆动双手、双手手指对敲、用手敲身体某部位等;4)身体自我刺激:身体向前或向后不断摇晃、左右摇动身躯、旋转身躯、激烈跳动、紧抱身体、扭转双手置于耳后、怪异的跳动(或跑动)等;5)其它自我刺激:尖叫、闻自己或他人身体气味、呆望天空、强迫性写笔记、大量时间的计算、公开手淫等。
三)自我刺激行为的矫正策略
自我刺激行为通常和外界刺激原因没有关系,而是患儿内在刺激的反应。如果仅是患儿一个人在房间独乐就无妨。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长期独处于一室,而要参与到团体中去。特别是孤独症儿童更需要更多地参与团体活动。要是在团体活动或与他人交谈中发生自我刺激行为,不仅看起来很奇怪,而且还将使目的行为受到妨害。即影响团体或他人活动,又影响自己的活动。因此,正确矫正孤独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